大樟溪魚兒走“VIP通道”洄游產卵
永泰積極探索水資源生態價值轉化新機制
又到了永泰大樟溪魚兒洄游產卵的季節,面對橫在前面的高大攔河閘,它們怎么辦?大家不必擔心,因為在永泰縣塘前鄉莒口攔河閘現場,修建了一條長達1.37公里的“VIP通道”,專供萬千魚兒順利洄游。
莒口攔河閘仿自然過魚通道方便魚兒洄游。(永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莒口攔河閘是總投資約61.6億元“一閘三線”樞紐工程的一部分,屬于控制性樞紐工程,于2021年10月正式啟動蓄水。記者近日來到塘前鄉,探訪了這條別具一格的魚兒通道。“你們看,魚就是從仿自然過魚通道游到上游繁殖的,游累了就在池室里面休息。”在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一閘三線)調度中心,塘前鄉副鄉長張如燊說,每天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魚自由自在逆流暢游。
“為何要單獨給魚兒建一條通道?”看到記者有疑惑,張如燊給出解釋——莒口攔河閘蓄水后,大樟溪原本平緩的水位形成了9米落差,會影響魚兒洄游產卵。
因此,在莒口攔河閘建設過程中,項目組一直將魚道作為重要建設內容,減少閘壩阻隔和河流水文變化對魚類的棲息環境和活動造成影響,為魚兒開設重要的“生命通道”。
張如燊介紹,魚道全長1373米,主要由高低進口、過魚通道、匯合閘、觀察室、過魚通道防洪閘、魚道出口等組成。魚道槽身采用梯形復合式斷面,擋墻采用埋石混凝土,底部鋪以卵石,間隔3.7米設置了隔墻,魚兒通過隔墻過魚孔及豎縫逆流而上。生態魚道里面的隔墻,不僅可以減緩水流速度,還形成了“休息室”,避免魚兒洄游時被沖走。
建設仿自然過魚通道,是永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永泰多措并舉推動河道魚類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恢復,嚴格落實禁漁制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大樟溪水域生態系統穩定向好,水質保持Ⅱ類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
投資67.3億元建成全市首座抽水蓄能電站,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20.79萬噸、碳減排42.2萬噸;打造“青云泉”礦泉水品牌,年銷售額達3億元;引進全市首家集原料種植、醬酒釀造、產品營銷、文化展陳于一體的白酒企業……保護生態所產生的良性循環,在永泰大樟溪兩岸不斷得到實踐。
下一階段,永泰縣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水資源生態價值轉化新機制,加快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