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2020年海峽兩岸古建筑交流研討會在榕舉辦,本次活動由永泰縣人民政府、福州大學、臺灣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共同主辦,省青年建筑師協會、臺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聯合協辦。活動主會場設于福州大學,并在臺北設立分會場。縣領導柯永華、上官浩龍參加活動。
活動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來自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及臺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逢甲大學等兩岸16所高校及13家建筑行業協會、單位的近150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高校師生共聚一堂,開展古建筑保護交流。
開幕式上,市政府副秘書長蔡文、福州大學副校長林鍵和臺灣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德賢分別致辭。省臺港澳辦副主任宋志強向永泰縣嵩口鎮授予“福建省對臺交流基地”牌匾,希望以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嵩口古鎮在閩臺交流中的示范作用。
隨后進行的學術主旨發言中,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民居專業學術委員會副會長戴志堅、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李乾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閩臺區域研究中心主任謝必震、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教授徐裕健、福州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張鷹、福建工程學院臺灣教授楊寶華分別圍繞閩臺古建筑文化淵源、裝飾藝術與兩岸認同、活化轉型思路等話題,分享古建領域研究進展,交流修繕保護的創意思路,相互借鑒文化古跡活化經驗。臺北分會場的李乾朗教授和徐裕健教授更從古跡整修、活化等角度提出了古建筑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學術沙龍環節,來自海峽兩岸的6位專家通過視頻連線,就閩臺古建筑的異同、保護開發的路徑等話題發表各自的觀點,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均認為,閩臺古建筑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聯結,應以本次研討會為基礎,呼喚更多兩岸學者關注閩臺古建筑的傳承、發展,從學術探討和文化交融層面,凝聚更多共識、匯聚更大力量。據主辦方介紹,近年來,福州市率先引進臺灣鄉建鄉創團隊,在永泰、閩清、晉安等地開展閩臺合作共建美麗家園工作,加強兩岸在古厝保護、修復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嵩口古鎮就曾引進臺灣建筑師團隊參與古鎮保存活化項目。
在本次研討會前,參會兩岸專家赴永泰縣實地考察嵩口古鎮及愛荊莊、青石寨等百年莊寨。會后,兩岸專家學者還將繼續圍繞“閩臺古建筑保護”深化研討、走訪考察,共同深化海峽兩岸古建筑領域的學術交流,傳承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